今天是:
站内搜索:
社情民意2016年第49期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6-12-14 17:23:44    点击次数:0

  产粮大县亟待去库存

 

  在全国粮食产量12年连增的新形势下,产粮大县国有粮食普遍仓满库盈,市场粮价连年走低,不仅给粮农增收带来压力,也给国有粮库收储带来挑战。以全国产粮百强县安徽灵璧县为例: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80余万亩,平均亩产940斤,总产17亿斤左右,平均每年托市收购量5亿斤左右。全县有效仓容,国有粮企16亿斤,民营企业8.1亿斤,目前24.1亿斤仓库全部装满粮食。现有2013年稻谷2523万斤,2014年小麦4.48亿斤亟待出库,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去库存,不仅会形成大量的粮食陈化,也会影响明年的粮食收购,更无法保护粮农的利益。破解粮食长期驻留在库存环节,保证农民利益得到保护,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目前当务之急是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政策,加大粮食去库存的力度。为此建议:

  一、推进去库存应与粮食加工业结合起来

  粮食加工业是实现粮食转化的下游产业,是消化粮食的主要渠道,加大对粮食加工业的支持,特别是对精深加工业的支持,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促进粮食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中高端、个性化粮油产品的消费需求显著增加。粮油精品加工的供给结构却与此脱节,主要是低端粮油产品和无效供给过盛,中高端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供给偏少,部分专用型、功能型产品尚需进口。因此,粮油精品的发展空间较大、发展势头强劲。现在灵璧经济开发区已有派杰食品、“黑五类”食品等中高端系列食品落户。

  二、设立粮食销售专项补贴

  近年粮食批发市场销售不畅,成交量极低。主要是库存粮食保护价成本高,加上出库费每斤1.5分及运输费用,用粮企业难以承受,所以要尽快减库存给购粮企业适当补贴,使购粮成本与市场价基本持平,这样既节省国家财政的保管费用,国库粮食又能顺利出库。目前山东、河北及河南、江苏、安徽北部等地二等小麦市场价1.25元/斤—1.28元/斤。政府应抓住局部地区的粮价上行和加工企业即将进入旺季的契机,尽快抛售库存的国有存粮。

  三、加快处理主要品种,严防粮食陈化

  针对仓容压力空前,对问题突出的主要品种,特别是接近临界储存年限的粮食,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以县级单位认真梳理。经过基层申报、现场审核、批准备案,降价拍卖或按市场价投放销售。当然这种销售势必带来很大的亏损,但是倘若存储年限已过,形成陈化,损失更大。面对当下粮食市场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难以保证陈化粮造成的恶性循环,将会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接踵而至的是农民利益得不到保护,也是对粮农种粮积极性的极大伤害,国家粮食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

  四、做好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

  我国粮食储存充盈,实际粮食的是相对过剩,或者说是品种结构性的过剩。由于粮食结构性的矛盾,导致“洋粮入市、国粮入库”,所以粮食的繁荣,是一种期间内的快乐烦恼,也是供给侧与需求侧没有很好对接发力的结果。目前主产区存在粮食“三高”现象,主销区仍是缺粮或者与其消费的品种结构不对称的问题,到2015年底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库存量分别占全国的71%和9%;消费量分别占62%和17%。由于需求侧消费的品种、质量、价格等因素,宁可进口粮食。这就驱使各级政府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步伐,否则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只能是一句空话。

  对需求侧而言,政府要加大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充分发挥其辐射力和带动力。龙头企业内联农户,外联市场,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粮食产业化的骨干力量。没有上规模、上档次的一批龙头企业,不可能有效地推动上下游产业联动,供给侧与需求侧很难合作发力。

  五、积极扶持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

  积极扶持和推进养殖业、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是解决现存粮食结构性矛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灵璧县的养殖业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巨大,也是县域经济支持产业之一。与养殖业关联的产业有饲料加工企业5家和粮食加工企业40多家,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是转化粮食,消化库存的重要渠道。政府应积极扶持和引导好这类相关产业,为破解粮食结构性矛盾拿出可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