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宿州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3-08-14 15:31:07    点击次数:0

 

宿州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可行性分析
民盟宿州市总支部委员会
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
 
在宿州这块神奇的大地上,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年代绵延、内容丰赡、气象雄浑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造就了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文化名城概观
1982年2月,为了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根据1982年11月颁布与2007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据此,1994年9月,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5年7月,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的公告;2008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因此,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与保护法律法规基本完备。
根据上述法律与法规,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在论证与申报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不但要看城市的历史,还要着重看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及其所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该城市在历史上是否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也是确定其是否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据。第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即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有两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第三,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布局、建设、发展有重要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值得保护的古城很多,但作为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内外均有重要影响,为数不会过多。根据具体城市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大致分为两级,即国务院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本辖区的历史文化名镇。
目前,国务院已公布120座城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安徽省拥有五座,即亳州市、歙县、寿县、绩溪县、安庆市。
据悉,全国一些基本具备条件的城市,都在对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可行性进行积极论证并开展相关活动,如邻近的河南省永城市。
二、宿州历史文化遗产
按照论证与申报的原则,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致可分为古都型、传统风貌型、风景名胜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近现代史迹型、特殊职能型、一般史迹型。宿州市具备后三种类型的要素,可以作为申报的重要依据。
宿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先民就在这里渔猎耕牧、繁衍生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正式建置宿州。作为古城,宿州已经历了1200余年的风雨沧桑。
第一,就一般史迹型而言,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重大事件。一是有分散在全市各处的文物古迹。自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我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542处,其中古遗址558处,古墓葬570处,古建筑18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172处,石窟寺及石刻37处,其它35处。就保护级别而言,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萧县蔡洼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省保单位15处,即小山口文化遗址、闵子骞祠墓、涉故台、九女坟、虞姬墓、林探花府等;市保单位105处,即垓下古战场、隋唐大运河遗址、皇藏峪瑞云寺、福音堂与赛珍珠故居等;县保单位67处,如宿州古城墙、黉学棂星门、蕲县古城址等。二是3000年多来,在宿州发生过十多次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战争。自战国末年以来,宿州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24年,在蕲县发生秦统一全国过程中的最后一次大战役—秦楚蕲南之战;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的大决战—垓下之战在灵璧展开;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清除最后一位政治军事对手淮南王英布的会甀之战又在蕲县一带进行。唐宋时期,大运河的漕运关系到朝代的存亡绝续,各方力量在这里的争夺加剧。公元868年,戍卒庞勋起义攻克宿州,切断大运河漕运线路,动摇了唐朝统治的根基;公元1162年,宋金符离之战,导致双方对峙局面的最终形成和大运河通济渠河段的基本堙废。公元1402年,明朝建文帝与燕王朱棣之间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在灵璧齐眉山进行大决战,决定了明清历史的基本走向。近代以来,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新四军淮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的主战场。
第二,就特殊功能型而言,有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河段遗址。隋唐大运河,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济渠(即汴河)是隋唐大运河的四大河段之一,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通济渠流经宿州大地,宿州在大运河的波涛中孕育、诞生、成长。五六百年间,通济渠是隋唐宋三代的政治生命线,宿州则是大运河上的军事重镇。宋金对峙以来,通济渠虽然逐渐堙废,但给我们留下丰厚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一是大运河遗址,即由通济渠演化而成的隋堤,自西向东绵延在宿州境内。二是大运河重要节点遗址,即位于宿州历史城区木牌坊十字街口东南侧的运河双侧码头(原埇上嘉苑工地,现已回填)和大隅口西南侧的埇桥遗址(现埋压在埇桥区工商银行大楼下面)。这两处遗址,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河段上的文物价值和科研价值是首屈一指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在城区留下“大河南街”和“小河南街”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三是唐河泗永公路大桥以东的泗县境内,通济渠的活态遗址“西汴河”与“东汴河”一脉相连,经濉河流入江苏泗洪境内的“老汴河”而抵达洪泽湖,至今依旧发挥着通航、防洪、排涝和灌溉的作用。这段“汴河”在通济渠全线基本堙废后,仍以尾闾的形式存在,成为隋唐大运河的历史见证。
第三,就近现代史迹型而言,有独特的红色文化遗址与遗迹。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方面,江上青烈士等开辟了其中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在泗县,有江上青烈士纪念馆。彭雪枫烈士等率领新四军第四师扩大了以皖东北为中心的淮北抗日根据地。在宿城雪枫公园,有彭雪枫烈士纪念馆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在淮海战役方面,1948年11月12至15日,陈锡联将军率领的中野第三纵队攻克宿城,并在福音堂活捉宿城城防司令张绩武。12月17日,由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五大首长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敌委员会,在萧县丁里镇蔡洼村,召开首次总前委会议,部署新一轮的作战计划,留下具有历史意义的总前委旧址。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在今天的宿州境内全歼杜聿明集团的邱清泉和李弥兵团,包括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最后俘获杜聿明。红色文化遗址与遗迹,是宿州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述分类来看,宿州历史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刚柔相济,一是通过兵文化表现出来的阳刚之气,二是通过水文化表现出来的阴柔之美。阴阳和合,孕育着和发展着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三、积极创造申报条件
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显,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提高认识水平,强化申报意识。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宿州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掘、整理、保护与利用好我市历史文化遗产,可以与当前实施的“三大战略”和“双轮驱动”同步同行,相得益彰,足以大幅度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的位次。这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经济建设相冲突”的陈腐观念,为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按照法律规范,创造申报条件。认定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严格的学术标准和法律依据;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严格的法律程序和行政程序。这些刚性规范,有利于保持和延续相关城市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该看到,我市在这些方面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是由于这些差距的存在,可以转化为我们工作的动力。一是认真学习和理解相关法律法规,排查问题的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认真探明我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总量与分类,筛选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要件;三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强化政府的保护责任;四是努力做好重点工作,对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秦汉文化、大运河文化和红色文化,加大发掘、保护和利用的力度。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保证申报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逐步推进。
  3、整合文化资源,规划申报蓝图。在申报的论证和准备工作中,除了大力整合和充分利用固态的和文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活态载体—文化人的资源。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市人民的一件大事,因此对文化和文化人的视野,不能仅局限于宿城一隅,要扩大到本市全部辖区范围。在申报可行性论证中,要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广泛参与,规划宏观蓝图,制定微观方案,编纂申报文本。蓝图、方案和文本出台后,要利用各种形式公布于众,广泛征求本市社会各界尤其是市内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4、学习外地经验,完善申报方案。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对于我市来说,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有利于加快我们论证工作的进度,避免走弯路。国家公布的120座历史文化名城,实际上给我们树立了120个成功的榜样。省内外申报成功的地县级城市,最值得我市学习与借鉴。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创新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我市的申报方案,最终确保申报工作的成功。